——中国储运杂志社和中国工业车辆网专访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进
三月的合肥,已是满目春山春水。而一场不期而至的濛濛春雨,更是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干旱严冬的人欣喜不已。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想必惟因其“知时节”却又“润物无声”。谈及企业的成长历程以及工业车辆制造领域的种种话题,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进先生如数家珍。作为中国叉车行业民族品牌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的成长壮大无疑在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路走来,张董事长亲历了甚至中国工业车辆制造业的历史,我们也希望走近他心中的,了解他眼中的行业发展。在这次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张董事长高屋建瓴的见解、字字珠玑的阐述,正如春风化雨,解决疑惑,探讨方向,侵润一方土壤。下面,笔者便邀请亲爱的读者一起听他娓娓道来。
行业发展——关键词:上升、成熟
2011年可谓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又一个多事之秋,一路坎坷走来的中国经济也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谈及未来工业车辆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张董事长首先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继续上扬表示了充分的信心。过去,我国侧重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拉动内需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很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不同,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状态。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而西部地区还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工业车辆的内需市场必然会不断扩大,未来的发展一定呈上升趋势。也许在某一阶段,发展曲线会相对平缓甚至短期内略降,但仍难以阻碍整体趋势的上扬。当然,蛋糕做大了,争相分食者增多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张董事长坦言,并非每个竞争者都能在这场盛宴中占据一席之地。行业发展正在日趋成熟,对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必然会不断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他表示,目前中国内需市场距离稳定状态尚有巨大空白,而到这一稳定状态完全实现时,仍能参与其中的企业不会达到现在的数量。稳定之前必然会经历一系列洗牌和重组,大浪淘沙之后强者愈强,相对较弱者则会接受并购或进入细分市场,甚至遭遇淘汰。谈及这一点,张董事长建议一些希望跨进这一领域的同行关注细分市场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配件生产,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提高投资回报率,也能减少行业内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摒除了产品同质化,同时产业链每一环节的分工越来越专业化,整个行业也就逐渐成熟并最终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国际战略——关键词:自主、稳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打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涌出国门。自1991年取得进出口经营权以来,不断通过自主创新和质量管理寻求国际市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摆脱了贸易壁垒的产品凸显出其技术水平优势,出口额也从2001年的1066万美元激增到2008年的1.55亿美元。一路走来,无论坎坷或顺境,作为民族品牌领军者的,始终锲而不舍地发展自己的品牌,从追求“出口创汇”到“出口创牌”,走的是一条通过提高品牌知名度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路。多年以来,坚持立足自己的品牌,坚决不做贴牌加工。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以淡泊之心和高瞻远瞩的目光,使得中国民族品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一直高挺着脊梁。如今,“、HELI”品牌已经在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成为中国抗衡国际工业车辆知名品牌、发展民族叉车产业的支柱。